中国象棋古谱详细介绍二(象棋残局棋谱)-早艺网
首页    象棋   正文

中国象棋古谱详细介绍二(象棋残局棋谱)

发布日期:2021-12-30 18:06:44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十一、《吴绍龙象棋谱》

    本书系手抄本,是清乾隆年间古吴(苏州)嵇山吴绍龙的弈局。原谱共有二十六局,现在只存十六局;内有让单先十四局,让双先两局,其中挺兵局占了十局,另六局是当头炮攻屏风马局。全谱虽然局数不多,但可以看到当时象棋名手们的对局梗概。

    吴绍龙是怎样的一个人?没有找到考证的资料,只知他是当时著名的棋手,曾经校阅过“心武残篇”。原书有一篇序言,简单说到他和这本棋谱的抄传情况,特摘录于下:

    “乾隆间,吾苏吴子绍龙,弈品居第一,而名不出里巷,谈艺家不之奇也。予耳其久,惜主亦晚,不获一面,而其所著弈谱,又急切不易得,今年春马子士元手一编遗余,余受而演之,果出一时名手。……虽然,弈之为数,小数也。天下奇才异能,湮没不彰者,不能一二数。独吴子也乎哉!幸其生平犹有此一编在,吾故乐与马子共宝之。”

    十二、《心武残篇》

    本书刊印于清嘉庆五年(公元一八〇〇年),六年后又再重订补遗。是由云间(即现在的松江)薛丙搜集当时流行残局,精心解析,辑著成书,并经古吴(今江苏苏州)稽山吴绍龙校阅,四明(今浙江宁波)二安叶明参订。全书共分六卷,有残局一百四十八局,前两卷刻印棋局图式,后四卷刻印着法,多数以正和为主,其中改正旧本的,也有白胜、黑胜间列其中,所有着法都较以前各种残局谱深奥,有“后来居上”之感,可以说是最先的排局谱。

    这本书在编辑、分类上有许多优点和特色。它把和局分为正和、纷和、徉和三种,同一类型的残局又集中一处,以便读者参照研究,在目录处还注明原名、又名等等的原来名称,对古谱有更深入的了解,颇具特色,可以看到编者在当时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印刷方面也很精美,为以前木版棋谱所未有过,纸张是用宣纸,图式是套印的--即先印棋盘后印棋子,整理得很好。首页题有“心武残篇”四个大字,上署“嘉庆庚申锓”,下署“如青书屋”,附有序文两篇,凡例十六则。

    十三、《梅花泉》

    这是一部手抄本的全局谱,初为海门童圣公原著,至清嘉庆年间经云间薛丙详加增订,内容更为充实,由原有三十六局,凡一百三十二变,演化为五十局,二百十余变,各种布局都很新颖,例如:中炮鸳鸯马,左右单提马,弃马陷车,以及左叠炮等都有,尤其是弃马陷车局,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谱本。

    全书据目录所载,计分:上卷对敌局十三局(和局),中卷得先局十四局(胜局),下卷饶先饶子局:二十一局(尚有饶左车右马得先局,不详)。但很可惜,下卷已经遗失,只看到上、中两卷而已。

    吴西都于1950年在上海静安寺旧书肆购得上、中两卷抄本。后萧永强在上海古籍书店购到上中下全抄本,为伊灵阿同校本,计50局175变(共225变)。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套抄本。

    原书另有序文两篇,自跋一篇,凡例九则。

    童圣公是什么时候的人?什么时候写这本书?就是当时校阅增订者的薛丙都说“固莫能考矣”,但序文与跋都为清嘉庆丙寅年也即薛丙重订“心武残篇”的同年所作,所以我们把它列在“心武残篇”之后,将来如能获得更多的资料,再作考订。

    现在将薛丙的跋文摘录于下:

    “象棋梅花泉谱,乃海门童圣公先生所作也。皆全枰而无残局,自对垒以至让先及车、马不一,其目要皆所谓“梦入神机”耶?相传数百年来,藏者皆手抄而无刊本,盖弈谱有“桃花泉”,而象则有“梅花泉”,两者智巧相埒,然桃花之继梅花有其谱也。……圣公此谱,不知当日固与人对局乎?抑或如过百龄先生自撰“四子谱”以启迪来者乎?固莫能考矣。茸城昔推唐切冠、翁文彩、毛玉山、何克昌四公最善斯艺,余不及见唐、翁、毛三公,惟河公以寿跻耄耋,少时得其指授,后喜与对局,幸叨青蓝之誉,及获睹“梅花泉”上册,继得中册于酒肆中,近年始见其下册,谱于是乎克全,核其原本仅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变,余今衍为五十局,二百十变,仍离其卷为三。余岂妄敢继武前人哉,亦聊就正有道耳;况谱既无刊本,余所获者,又无他本可较,安知其果全与否耶?世多高车,尚祈指谬而启发之,实所跋望焉。嘉庆丙寅孟秋上浣桔隐居土薛丙跋”

    十四、《百局象棋谱》

    这是一部版本很多、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象棋残局谱。最早刻印于清嘉庆六年(公元一八〇一年),以后陆续翻印,直至光绪乙亥年(1886年)还有刊行,形形色色,都是小型木刻本,与后来的石印本、铅印本等的局数次序有所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文余堂刊本、静乐斋刊本、四法堂刊本、清光绪元年(1875年)本堂藏板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江左藏版本、翰宝楼藏版本、禅山近文堂藏版本、九思堂藏版本、耕经堂刊本、山渊堂及竹秀山房、善成堂韬略元机全书和不印堂名等等多种。全书共八卷,分为四册,有残局一百零七局(目录只列一百零四局;其中有同局异名1局,实为106局),着法以和局为主,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局势大同小异的颇多,其中“车马绝食”与“焚书坑儒”两局竞完全相同,局名很通俗,有点“江湖”气味,例如“十三太保”、“八仙过海”、“霸王卸甲”……很可能是当时流行的江湖残局,着法复杂而变化无穷,历来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所欢迎。

    由于本书版本很多,书商为了谋利,随便安上许多奇奇怪怪的名称,例如有一种版本书页内就题有“韬略元机”四大字,上面又刻有“适情雅趣”四小字,旁署“陈希夷先生著”,下署“耕经堂梓行”,目录上又刻“陈搏百局”字样。这一形式多为以后翻印者采用,以致许多人误会它就是“韬略元机”或“适情雅趣”,其实“韬谱”与“适谱”先后相隔九十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至于用陈搏作为作者的名字,更是没有根据的事。本书原作者是“三乐居土”,他的真实姓名无法查考,但原书序文中已列明。至于用陈搏作为招徕,则显然是以后翻印的人妄自增加上去的。本书在编辑各方面虽然不很高明,但各个局势却很有可取之处,是研究排局的一部好作品。清末民初,城乡艺人设摊摆棋的残局,大都取材于《百局》。清末有木刻本《效古子象棋谱》,分上、下两册共19局,全系选自《百局》。

    十五、《竹香斋象棋谱》

    中国象棋残局谱,从简单的胜局和实用残局发展为比较复杂、深奥的高级残局是经历很长的时间的。从许多古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发展的线索,这就是:

    从“梦入神机”到“桔中秘”,也即是明朝以前的残局谱绝大多数是以胜局和实用残局为主的,变化比较简单。“心武残篇”凡例第三则说:“旧谱所列残局,使操必胜之权,黑纵有仙机,亦无得手处,如‘桔中秘’与‘适情雅趣’皆然也。”这一点,说得很中肯,很显然,这样的残局谱是不能满足象棋艺术发展的要求的,因此,到了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韬略元机”就开始采取以和局作为研究残局的主要方向,这样就把残局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更高级的残局--排局。这种残局,照前辈名手们所说,具有“相生相克,虚实奇正,起伏顺逆之机”,对人们象棋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上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从“韬略元机”开始,经过“心武残篇”、“百局象棋谱”,都是朝向这个方向努力,而总结了这个方向的成就,代表了这一个时期的残局作品的就是“竹香斋”。它和“梅花谱”双双成为象棋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

    现存“竹香斋”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九年(公元一八0四年)刊本、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刊本。前者多数是初二集本(也有三集本),计初集八十四局、二集七十六局(三集四十八局),“成百六之数”;后者分为三集,计初集二册,七十八局;二集二册,七十局;三集四册,四十八局,都是以正和为主,其中以第三集最为深奥。书内有吴映奎序、自序及其子景煦跋等。自序中说:“家嗜象戏已三世,网罗旧谱至百余种。”在当时能收集这样多的棋谱,颇为难得。张乔栋黄屋后面有空地一片,布置了山石花木,有建造了几间楼房,添购了善本书及字画,充实其中,名“竹香斋”。并经常与棋友叙会、探讨、研究棋局,集思广益,诠订旧谱许多谬误,还收集剖析了当时江湖上流传的不少秘局。该谱即系集中了古谱和江湖秘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厘正,并取诸家之长而成,因此其内容丰富多彩,着法精深微妙,为历来棋界所推崇,是著名的清代四大排局谱之一。

    “竹香斋”的编著者是张乔栋,字兰汀,初号橘洲散人,后改栎洲散人,又称竹香斋主人,生平不详,卒于清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年)。

    十六、《渊深海阔象棋谱》

    简称《渊深海阔》或《渊谱》,清陈文乾编著,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现仅存原稿本,为素有“南杨北刘”之称的刘国斌先生所珍藏。全书共16卷371局(正局361局、补遗10局)。每册封面用黄纸签条题署“渊深海阔”,下面盖有陈文乾氏的小型印章,首卷内有陈文乾“述意”(即序文)三页,在凡例中写有:“局中行子之法,予与莲塘,不惜心血,焚膏继晷,必盘盘斟酌,子子推敲,致无纤毫疑窦,然后敢录。若原法错讹,则必更正。是谱于乾隆壬子岁起至嘉庆戊辰岁止,历一十七年方能脱稿。虽集古人成势,亦有出自杜撰。凡谱内自作之局,均注一新字表出,以俟高明斧正。澹庵陈文乾识。”《渊深海阔象棋谱》博采众长,整理汇编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局、排局名作,为清代四大排局名谱之一。

    十七、《烂柯神机》

    本书是烂柯山人于国柱所著,刊印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另有记为1843年的)红叶山房藏板本,序为“道光二十三年次癸卯(1843年)良常(即茅山,在江苏金坛县西)于国柱自序”,例言末署“烂柯山人于国柱谨识”,小型木刻本。后曾再版,有些图着及错字在再版中作了改正。该书另有《三余堂丛刻》本,这是一部大型木刻本,为丛书的一种,其中有医卜星象等内容,而《烂柯神机》亦在其间,共有残局一百二十局,全书四册,着法都是红胜,多数很简短,有时一、二着即可致胜,书的前面有“自序”一文,说:“……余夙好象戏,及今儿二十年,积局百二十之数,草野之戏,非敢云工,只以质诸同好,或可博大雅之一噱云尔,是为序。”从局势和自序看来,这本棋谱很可能是于国柱自己二十年个人创作的作品。

    十八、《象棋满盘谱》

    这本棋谱,原叙文写的是“道光己酉岁新正月”(公元一八四九年)的作品,但出版却是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距离二十二年,不知是什么缘故。从内容看,都是抄自旧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正页刻“象棋满盘谱”五字,上列“同治辛未镌”,旁署“陈希夷先生著”,又署“游心斋藏板”。背面题词四句:“须知治国如棋,况复长安似奕,实行启发智术,足可游泳心神”。正文上面又有“新刻陈搏象棋谱”字样。全书分四卷,都是全局着法,我们查对了旧谱之后,发现它全部抄自“桔中秘”,只是在原序和变着上稍有先后不同,其中饶双先两局及左叠炮一局,则是抄自“韬略元机”。这种易名抄袭和假托陈搏名字的做法,很显然是书商为了谋利而干出来的把戏,既缺乏艺术价值,还会混乱后世读者的视听,所以,应该说这是最坏的一本旧谱。但不管如何,总算是一本旧本的棋谱,故一并列入,使读者们有所了解。

    十九、《蕉窗逸品》

    这是丛书中的一集,清隐橘斋主人顾舜臣编,刊印于光绪己卯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是小型的木刻本,扉页中间直书“象戏新谱”四个大字,右上角刻有“蕉窗逸品第四”(其余三集是诗文等作品),左下印有“松籁阁藏板”;后有“光绪己卯孟春上浣且园居士心芗氏序一篇”。另有单行本,则无此序。全戏只有十个残局,都是流行的江湖残局,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跨海征东”等,大体上是取材于“百局象棋谱”再加整理而成的。书中所列目录为10局,其中“跨海征东”有新旧两局,实有11局。着法则与“梅花谱”一样,用九十字作为线格位置记号。分正编、外编两篇,正编是和局,注:“观正局以识绳墨之从”;外编是劣局,注:“观劣局以悟毫厘之失”。眉目清楚,便于研究,在象棋谱的编辑手法上,也算是独树一格,蛮有风趣,原书有两篇序文。棋盘用红色,棋子用黑色,是木版本中最早用双色套印的象棋谱。

    二十、《新增神妙变化象棋谱》

    这大概又是书商所翻刻的一部棋谱,清同治五年(1866年)刊印。全书分为胜、和两集,共有简短残局五十五局,计胜集二十局,和集三十五局。内容绝大部分抄袭《百变象棋谱》,新增的材料不多。记录方法也是用文字说明步伐位置,由对方先行,不脱《百变象棋谱》的本来面目,经查对,其中有19局为《百变象棋谱》所无。现存版本主要有清同治五年刊本,全书仅二十八页,系小型木刻本,扉页中间直书“象棋谱”三个大字,右刻“新增神妙变化百局棋”字样,左下有印章两枚。有“象棋谱引”一篇,内容与清刊本《百变象棋谱》的“象棋谱引”相同,后面署有“日新堂谨识”。另有署有“楼谨识”的版本,也有无“象棋谱引”的版本。都没有作者姓氏。

    二十一、《烂柯真机》

    《烂柯真机》作者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现存主要版本有三种:1、陆永庆藏本,红色封面,中间直书“象棋谱”三个大字,右上刻“光绪年新刻”左下刻“三元堂发兑”;首页为两老对弈图,旁一樵夫伫立观弈,图的上首横书“烂柯真机”四字,以后是“象棋局面图式”和八首象棋歌诀及行子指明等;计有棋局26个(其中缺25--28四局,但页码连续无间断);2、杨明忠藏本,首页中间直书“金鹏变法”四个大字,右上刻“新刻”二字,右下盖有“姑苏来青阁云记造”朱印一枚,反面直书“象棋谱”,右上刻“光绪丙申”(1896年),共有30个残局。3、浙江图书馆藏本,每页中缝上端印“象棋谱式”四字,亦是30局。三种版本内容相同。本书所载棋局错误极多,是木版棋谱中所少见,经过按图索骥,因势利导改正之后,发掘出不少变化多端、精彩奥妙的着法及富有新意、颇为别致的图式。不意,“劣谱”中也有好局埋藏。

机构热门榜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