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书法培训介绍“痴”是一种境界-早艺网
首页    少儿美术    少儿书法    正文

中国少儿书法培训介绍“痴”是一种境界

发布日期:2020-12-04 14:46:01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中国少儿书法培训介绍“痴”是一种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来了解下。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休闲,在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的美丽风光的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以至于把一个清澈碧绿的水池染成了黑色,于是有了“墨池”这一段佳话。中国少儿书法培训老师认为正因为王羲之对书法的这种“痴迷”,这种执著,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才使其书艺出神入化,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成为一代书圣。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从小酷爱书法,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院子里乘凉,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了自己妻子身上。这时,妻子生气地打了一下郑板桥的手说:“你有你的体(指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呢?”郑板桥从妻子的话中得到启发,萌生了创新的念头。从此,他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将隶书与篆、行、楷、草相交融,自创一体,形成了雅俗共赏、令人喜爱的“六分半书”。试想,如果郑板桥不是对书法痴迷得深,反复揣摩书法,充其量也是一个字写得好的书家,难成大家,更不要说自成一体,流传至今,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

  中国少儿书法培训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书法也是情有独钟,从战争年代到解放后的和平时期,无论战争形势多么严峻,政务多么繁忙,都不忘钻研书法。在延安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日理万机,仍时常披阅法帖,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身边。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对“二王”帖、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草书帖时常披阅,置诸榻前,爱不释手。毛泽东逝世后,据统计,他的书房中所存的拓本及影印本的碑帖约有600多种,经他看过的即达400多种。书法的功底是需要经年累月锻造的,现在每当我翻开毛泽东手书的诗词时,都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当前我国书坛总体来说是可喜的,新人辈出,从事书法的人不断增多,一派繁荣景象。但认真分析,隐忧也不少,就是真正把书法当作事业来对待的人不多,更不要说自觉担当起弘扬书法艺术的历史重任。有的人搞书法是奔着功利去的,把书法当作自己获取名利的跳板;有的人在成名之前确实对书法下过功夫,并且对书法是真热爱的,一旦取得一定成绩,或在书坛有一定地位、有一定影响后,便忙于应酬,忙于公关,忙于抬高自己的身价,于是难得静下心来再琢磨书法的事了;有的人纯粹抱着玩的心态,不是从书法的本源上研究如何提高书艺水平,而盲目追求展厅效应、视觉冲击,从形式上、表象上给书法披上一层漂亮的外衣,以博得一些人的赞美。书法人除了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外,还要增强责任感,书坛也要为那些自觉视书法如生命的“痴”者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中国少儿书法培训介绍痴才能执著,痴才能升华,痴是艺术和精神的最高境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要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就必须有一大批“痴迷”书法者,不染铜臭,不为浮云遮眼,不被名利所累,潜心书艺,则书坛幸甚,书艺长青。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