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早艺网
首页    少儿美术    创意美术    正文

浅谈美术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2020-06-29 10:16:36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在艺术教育培训里,早艺网率先完成了对艺术仅仅一种做到教学目标的方式,而不是一个总体目标:艺术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使人到造就的全过程中,越来越更颇具想像力。什么叫想像力呢?在美术课中,根据老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员做为学习培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培训的主动性,激起求真冲动和探寻精神实质,启迪想像力并创造性进行一系列有与众不同看法的工作的反映,叫想像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在思想深处架起一座通往创新之路的立交桥,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一是要求教师要有见识、善于发现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在教鞭 "下发现瓦特、牛顿、爱迪生并能给予以悉心指导;二是教师要有奉献的激情,创造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异常强烈、鲜明,喜欢自找麻烦,即使失败也处之泰然,勇于直前;三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有预见性、能想象和推断出学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成就;四是教师要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某些清规戒律,不断探索和追求适应于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把握儿童美术特点,尊重儿童创造性差异

  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其创作的需要,才能完全了解他,并且作有效的指导。

  儿童总是以自发和自然的方式创造艺术,因此,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它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去进行美术创作。它与成人美术截然不同,成人美术非常强调形式和技术,大多数美术家都努力使自己的技术日臻完善,并且非常关心外界的评价标准,比如他们以往的成就以及对他们未来将有什么影响,而儿童注重的是对个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他们探索美术媒体,更多在是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来被如何评价,他们似乎只对内心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标准做出反应,以至于他们对完善技术和掌握形式显得兴味索然。因此,在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他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横加干涉,而应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然而,许多教育者仍保持着严谨的教育态度,在惊叹儿童画得美丽之余,却要求正确的比例和优良的色彩设计,以某些机械标准去衡量、评价儿童自发挥较强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他们并不太关注作品以外的因素,对其采取一种忽略的态度。这种忽略会导致片面、甚至偏激的作品评价,并会严重伤害儿童对自我形象的肯定,相反,如果让儿童自己进行个人选择,享受选择的自由,并能看到自己独立把握作品的力量,以及教育者对此做出的积极反应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重感,而不会去对自我形象质疑。

  艺术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求异,即使同一事物由不同的人来表现也会存在极大差别。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是最为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课程,所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求异、创造性),教育者不但要善于发掘,而且应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儿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意见,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而绝不应该以不适于儿童思想和认知发展的评价要求束缚他们,儿童有他自己的经验和表现的天地。

  教育家艾斯纳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因此,美术常被为无错误的学科,因为它对错误的误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而且它不存在任何需要记忆或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也就是说,制作一幅画或一件雕塑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受到欣赏,教师表达对差异的欣赏又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勇敢地尝试各种活动,在尝试或使创造思维不断升华,从而为儿童美术创作带来一种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展局面。

  二、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融洽、生动、活泼、高效、充满创造活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境,有利于美术表现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创造安静优美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学习,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喜欢美术。另一方面我们要运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艺术、精美的范作、生动的音响、形象的道具创设必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某种色彩,进而引发兴趣,产生顿悟;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中发挥创造力,使其产生创作艺术的冲动,积极地主动地追求具有创造性的作业成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深化创作水平。

  美术教育还需启发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学会从一支歌,一片树叶,几朵小花中寻找灵感的创作动机。当布置作业时,教师对每一次作业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又总给学生留出一些想象、创造及个性发挥的余地,如给一种瓜果,让他们通过想象、思考、雕镂出各种不同的形象;给一支毛笔和一瓶墨,让学生在用笔和用墨方面作自由处理,创作出泼墨点染等富有儿童情趣的作品。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自由自主地充分地倾吐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的智慧,创造自己心中的意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尊重、爱护学生,沟通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课,强化参与意识

  当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已被教师们所接受。因为这一教学原则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参与、多操作,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促进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同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搭建展示思维舞台,鼓励学生发挥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方法上,采取提供信息(言语及形象)指导,当参谋和参与儿童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由想象、表现和创造。如陶艺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制作方法外,鼓励他们不受任何方法的限制,随手握制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又如国画教学,只须教给学生用笔和用墨方法,由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则会出现千人千面的喜人局面。课堂组织形式上,座位呈U形摆放,或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不仅能画,还能解释画面的内涵。形式上可采取先自评,再教师点评等方法。

  3、提出具体要求

  从早艺网上可以知道塑造儿童的创新精神,要造就文化教育情景,但还要有一些实际的学习要求,并且规定务必具备长久性、针对性、即2个不一样,一是自身画的和他人画的不一样,便是不必效仿他人的画,包含老师和教材内容上的范画;二是如今画的和以往画的不一样,便是要勇于否认自身的以往,开拓创新。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